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正文

燕翔重回“老東家”方正證券!歲末年初券商研究所首席變動頻頻

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北京商報

又有首席經濟學家職位變動。3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華福證券原首席經濟學家燕翔已正式入職。值得一提的是,燕翔此前曾在方正證券任職近兩年之久,這也意味著,燕翔再次回歸“老東家”。事實上,開年以來券商研究所首席已變動頻頻,更涉及多位“名將”。而券商研究所首席“轉會潮”背後,或也折射出近年來券商研究業務麵臨較大壓力。有業內人士表示,歲末年初,券商研究所首席流動頻繁,與券商機構競爭激烈、考核晉升機製等有關。在券商基金分倉傭金收入下滑趨勢下,研究所首席以及相關人才可能更傾向選擇注重投研能力體係建設的券商。

燕翔重回方正證券

3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華福證券原首席經濟學家燕翔已正式入職方正證券。

據方正證券研究所信息,燕翔同時擔任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和研究所副所長職務。截至當前,方正證券研究所所長為吳珂,除了燕翔外,研究所副所長還有劉章明、李魯靖。

事實上,燕翔此前曾在方正證券任職近兩年時間。據中證協官網,燕翔曾任職於平安證券、、方正證券等券商。其中,2021年12月—2023年5月供職於方正證券,自2023年5月起登記至華福證券,並於2025年3月再度轉至方正證券。這也意味著,燕翔加盟華福證券近兩年後如今已再次回到“老東家”方正證券。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燕翔的回歸,其相關團隊也一同回到方正證券,據燕翔朋友圈消息,方正宏觀策略團隊5位成員已陸續入職,中證協官網顯示,上述人員此前均曾先後在方正證券、華福證券任職。

就旗下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變動的影響,北京商報記者發文采訪華福證券、方正證券,但截至發稿未收到有效回複。

首席變動頻頻

除燕翔外,年初以來,券商研究所人才流動頻頻。例如,兩位首席分析師已轉會。據中證協官網,3月4日,天風證券原宏觀首席分析師宋雪濤已加盟任首席經濟學家。2月18日,天風證券研究所原副總經理、副所長,固定收益研究首席分析師孫彬彬也已登記轉會,擔任首席經濟學家。此外,2月13日,華金證券研究所原所長孫遠峰已登記加盟證券。

若再向前追溯,2024年末,兩大“名將”加盟。2024年12月3日,海通證券原董事總經理、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孫婷加盟東吳證券研究所。2024年11月20日,方正證券研究所原副所長、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蘆哲也轉至東吳證券研究所。

不僅如此,2024年12月27日,民生證券原商社行業首席分析師劉文正加盟,任研究所執行副所長、可選消費組長。2024年11月6日,據“華福研究”微信公眾號消息,原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師李楊加入華福證券研究所,擔任副所長兼金融工程及金融產品、財富管理研究首席分析師。

同期,也有首席重回“老東家”。2024年12月,方正證券研究所原聯席所長鄭震湘則在時隔近兩年後重回國盛證券,並擔任聯席所長、首席分析師一職。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表示,歲末年初,券商研究所首席流動頻繁,與市場環境變化、券商機構競爭激烈、考核晉升機製有關,首席轉會可能是尋找更大發展空間,更充足的研究能力、研究資源等。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認為,券商研究所有著投研體係升級的目標,出於戰略發展需要,人才流動較為頻繁。從個人發展角度看,一些首席分析師也可能會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通道。當前,券商研究所競爭仍相對激烈,新老更替也可能變得更加頻繁。

研究業務麵臨較大壓力

券商研究所首席“轉會潮”背後,或也折射出近年來券商研究業務麵臨較大壓力。2024年4月,中國證監會製定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證券交易費用管理規定》,自當年7月正式實施。主要內容包括調降基金股票交易傭金費率、降低基金管理人證券交易傭金分配比例上限等。

而Wind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券商基金分倉傭金收入為67.74億元,已較2023年同期的96.74億元同比下滑29.98%。具體來看,共計27家券商基金分倉傭金收入超過1億元。其中,僅9家券商基金分倉傭金收入超過2億元。、、證券分別以5.01億元、3.87億元、3.5億元的數據排名前三。

變動幅度看,若僅聚焦27家相關收入超過1億元的券商,則僅民生證券相關收入同比小幅增長超4%,其餘26家均同比下滑,、、等基金分倉傭金收入則均縮水超過40%,縮水幅度較大。

楊海平認為,券商基金分倉傭金收入下滑,或也表明券商研究所盈利模式正麵臨著較為深刻的變革。在這一趨勢下,未來券商研究所首席以及相關人才可能更看重券商的定位、戰略發展前景以及戰略管理能力,會更傾向於選擇頭部券商,或是發展戰略較清晰、較注重投研能力體係建設的券商。

北京商報記者⠩ƒ彥

有话要说...

最新文章